奥义思网站建设-www.aooly.com
奥义思坚信质量高于产量
我们的团队自成立以来,秉承着质量是衡量价值最重要标准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数字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瑕疵而一蹴而就,体现的不仅是我们对品质的苛求,也是对客户以及产品负责的态度。
马上联系我们,让天才的设计师帮您实现这一切。

    网站需要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几乎只有定位专一的商业模式最后得以存活下来。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搜索引擎百度,旅游网站携程、e龙,网络游戏盛大网络、第九城市,SP无线增值服务商Tom、掌上灵通、空中网,求职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和专业财经网站金融界纷纷登陆纳斯达克。华尔街对于中国概念必须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几乎有一致的看法。

      但是,在第二波互联网热潮中,这些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的企业,又一次要开始向美国看齐了——赢利模式多元化,或者说,构筑一个互联网企业帝国的梦想,必须成为大企业的方向。好象你什么都不做,拿着那么多现金,就显得非常另类。

      一个大时代开始了。2005年年初,盛大陈天桥悄悄收购了新浪19.5%的股权,随后以数字家庭和IPTV为概念,为世人描绘了一副全面互动娱乐商业模式,由此带头开创了一个互联网新时代里的第一个大场面。

      以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的门户、以百度、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以Ebay易趣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拍卖网站和以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公司,相互之间已经开始了的横向整合运动。盛大并购新浪事件,说明以往将互联网公司用不同功能定位的分类方法已经过时。

      互联网企业变化实在太快。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不同形态和商业模式之间的互联网企业相互横向整合造成了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多元化渗透:一夜之间,互联网企业之间变得越来越像,在国外,有人说Google是一家搜索公司,也有人把Google看成是未来的门户。而以门户起家的雅虎,又重新杀回搜索领域,并且将下一步竞争的矛头指向了C2C的Ebay;而Ebay却在花重金购买了Skype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补充其C2C业务;微软在做完MSN后,更是做了一个门户Live.com;而在国内,腾讯开始要做门户,新浪也要在搜索引擎上发力,百度同样也开始花精力来做新闻内容,网易更是一举打下游戏、无线和内容三块江山,甚至当当在做完B2C之后也开始向C2C领域进军。

      大多数人没有想到,互联网企业的多元化,这一场面来得如此之快,使得更多的参与者似乎一下子陷入被动。

      在mingrisk公司对盛大收购新浪事件报告中有如下陈述:我们认为这次收购将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创造出一个超级巨人,并且它将继续进行兼并。而全球的业界领先者们将在中国面临更大的挑战(或者说是困难)。盛大策略的变化将关联到全球互联网行业。它将影响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全球领先者中的位置。相比较而言,MSN、Google以及eBay在中国都存在失策。因为互联网巨人MSN和Goolge都将要被盛大撼动,毕竟他们购买新浪比盛大更有意义。而eBay的中国战略不算成功,在中国它仍然采用“烧钱”的策略,就像我们熟知的网络泡沫破灭前的那样。它一直备受第二大网上拍卖服务提供商—淘宝的困扰。现在我们看到它与盛大的结盟将因为盛大接管新浪而动摇,因为新浪拥有一拍网(中国第三大C2C提供商)33%的股份,这意味着一个更强大的一拍网将起来挑战eBay。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互联网同业者都感受到了未来盛大新浪联合体的可怕,并纷纷寻找出路。雅虎迅速找到了阿里巴巴,生怕新浪和盛大一旦结合产生连锁反应,自己在中国7年的心血白费。而手握40亿人民币现金的网易高层则透露,“就其个人认为,许多公司都是网易寻找的收购对象。”

      的确,不同于以往Ebay收购易趣,雅虎收购3721以及Google投资百度、亚马逊入主卓越,这次的盛大新浪事件是同属于纳斯达克的两家中国公司之间的横向合并融合。以往的纵向整合看起来更向是国外巨头进军中国的号角。因为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目前的盘子很小,而且大部分公司股权集中在一两个创始人手中,作为被收购的对象十分合适。而且,这种纵向整合并没有就此停止的迹象。包括其后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联姻也属于同一类型。但是,以盛大并购新浪开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内部之间的横向整合与多元化帝国构筑,虽然操作难度很大,但一旦进行,产业意义则非常深远。

      中国互联网企业多元化尝试与横向整合的首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新的跨平台的商业模式。在经历2年多互联网泡沫之后,以三大门户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终于依靠无线增值业务起死回生,而网络游戏其后异军突起,使得互联网企业不再一味地只会烧钱,而是更多的能够与传统行业一样,获得现金收益和利润回报。但是,对于投资界来说,互联网公司的高回报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增长并没有持续保持在较高的百分点上,而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商和创业者比起传统行业来说,其预期要高很多。日益趋向平缓的增长率和高预期的矛盾,导致了投资界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横向整合推波助澜。

      除了资本对高增长的需求以外,随着3C融合的步伐加快,即将到来的3G时代使得互联网与无线通讯网的融合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变迁必将带来更加纷繁复杂的商业模式变化。而现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迎合这种技术潮流。

      但是,也有人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动作表示不同看法。一种专业化网站经营思路也在多数创业者之间得到认同。当多元化发展成为巨头们的游戏时,出身草根的互联网创业者纷纷以自己的专业化角度,切入到产业中来——

      我们注意到土豆、豆瓣、草根网等极具特色的个人网站正在逐渐长大。与此同时,客集齐、猫扑、ChinaBBS、奇琥、A8、搜职网等一大批定位某一细分领域的创业型互联网公司,正在与风险投资商们亲密接触,专业化的企业定位,在互联网中小企业中。

      专业化在中小互联网公司中的热衷,与多元化在互联网巨人中的认同,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于同一市场,构筑了中国互联网第二次热潮的强大地基。

      回顾10年互联网产业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元问题——中国互联网产业,究竟是谁的产业?换句话问,谁是当今中国互联网背后的主流和主导力量?

      中国互联网产业是以外资为主的风险投资商的产业,还是以美国股民为拥有者的中国概念股为主流,抑或是全体中国互联网使用者的产业。进行这样的争论,仿佛已经成为经济学家或者社会学家的事情。

      不过,互联网的国界问题,不仅不是一个伪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本白皮书拿出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的初衷。

      从技术和基础设施角度来看,当今全球的互联网主导权仍然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美国拥有互联网域名和根服务器的关键决策权。一个位于美国的名为“因特网指定名称和代码公司”(ICANN)的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和服务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它的职能是制定相关政策、管理IP地址和域名系统。该机构隶属于美国。而2005年11月结束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突尼斯阶段会议上,尽管欧盟等就互联网主导权问题与美国开展了不懈的斗争,但是,美国政府依然保留着对互联网的实际控制权。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首先,域名地址在全球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例如,2004年底中国网民已达9000多万户,拥有的域名地址不到6000万,只占全部地址的百分之一,每26个中国人只能分享1个地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2亿多人口拥有12亿个地址,占全部地址的四分之一强,平均每个美国人享有6个地址。其次,域名本身具有商业价值,世界各国在与美国企业发生域名纠纷时缺乏公平的尺度,因为美国政府给本国企业提供优先的政策和法律。第三,国家域名的管理还牵涉到一国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求获得本国域名的控制权,因为这些域名被视为国家资源。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可能会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切断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因特网连接,从而给该国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例如,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支持的伊朗就要求联合国负责监管“因特网指定名称和代码公司”和其他机构。 

      可以说,互联网上同样有着国别之争和以国家主体为界限的话语权之争,而构筑中国互联网产业新的长城,必须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努力。

      回到从产业的主体——企业来看,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企业们,大多数都是在模仿美国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不过,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业却显示出另类的特点——短信、游戏点卡等东方特色的收入模式,被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创造出来。由于互联网公司有着服务的特征,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屡见不鲜,而跨国公司往往也在中国容易遭遇“本土化”的烦恼。大多数国际投资者到现在仍然不熟悉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例如,中国在无线增值业务和网络游戏的数量和增长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这些业务在美国并不是很普及,基本上没有任何可比的上市公司。

      1998年雅虎第一次来中国开展业务时便宣称,“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的确,从本质上说,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都是服务,而不是有形的实物,似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这只是互联网服务的第一层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服务又恰恰是一个受主观影响极大的产品,这就注定互联网的市场一定是区域性的、差异化的市场。要知道,做互联网的人和使用互联网上的人都是有国籍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和民族之分。尤其是在门户领域,最了解中国网民需求的服务,一定是本地化的公司提供的。

      2003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之后复苏,雅虎、eBay、MSN又开始重新制定其全球的并购策略,发起了对中国市场的第二轮收购冲击。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巨头“狼来了”的论调在互联网领域屡见不鲜。

      这一发生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国际大战”,让人们不得不回想起上个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们在完成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后,对中国领土磨刀霍霍的状况。当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愤而写下了《庶民的胜利》一文,站在世界革命新浪潮的高度,不仅对当时的军阀政府进行了讨伐,而且也对全世界民主革命做了展望——一切军国主义都要被人民的力量打垮。

      时光荏苒,在一个世纪过去以后,我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谁将是中国互联网业的主流。毫无疑问,是扎根中国市场的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公司的中国分部,成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选项。汽车产业中的宝马、奔驰、大众,传统IT领域中的英特尔、微软,都依靠自己的资金或者技术优势暂时在中国树立了领导的地位。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快速的互联网领域,中国自己的企业经过10年的市场洗礼,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不仅如此,虽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仍有差距,但从市场培育时间上和商业模式成熟度来看,无论是门户、搜索还是电子商务,大家所处的基本上是一个起跑线。

      马云曾经说,“Google在中国起码还要再犯5年错,我们(雅虎中国)做错过的,他们也会错。”在新一轮互联网产业竞争中,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们能否有效地抓住国际对手们的错误,取得下一次“庶民的胜利”,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在传统IT领域中,联想、华为都纷纷走向了国际市场,而互联网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国内的市场已经足够大,使得我们的企业一出生就要面对国际对手,即便是最流行的WEB 2.0概念下,也有来自韩国的竞争对手来到中国。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正因为市场大,来自中国本土的企业才有机会依靠本地化优势长大成巨人。

      搜狐的张朝阳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抱怨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自己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实际上,让对手重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局部市场狙击甚至打败竞争对手。在门户的国际大战之后,下一场互联网长城保卫战将发生在哪里?是电子商务还是搜索引擎,抑或是社区?

      一切都会在未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