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思网站建设-www.aooly.com
奥义思坚信质量高于产量
我们的团队自成立以来,秉承着质量是衡量价值最重要标准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数字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瑕疵而一蹴而就,体现的不仅是我们对品质的苛求,也是对客户以及产品负责的态度。
马上联系我们,让天才的设计师帮您实现这一切。

    聪明的广告RTB: 中国市场空白 谷歌急布道

      RTB是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如你是一个深度汽车控,浏览各大汽车网站是每天必做的事。而有一天,你要上新浪体育看最新的欧洲杯战况,就在你输入网址,按下回车键的那一瞬间,“你是汽车控”这一信息就迅速地传达到福特、比亚迪、丰田等汽车广告主那里。页面的左上角有个空白的广告位,这些广告主们会迅速地对这个广告位竞价,而最后福特胜利了,呈现在那里的是新福克斯的一段视频广告。就这样,一个RTB广告便在浏览器缓冲的那100毫秒之内完成了。

      这实在是个很酷的技术,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使得广告看起来非常通人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足够的商业价值。2011年,北美市场有88%的广告主都在使用RTB进行广告媒体采购,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而且在未来几年它会迎来一个变态的上升曲线,达到千亿美元级别。“从未见过任何一项技术如RTB这样迅速广泛地被行业所接受和使用。”谷歌展示广告负责人Neal Moha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曾这样感慨道。

      而在中国,只有8%的企业尝试过RTB,如此大的一个市场空白!

      无怪乎谷歌迫不及待地要在中国做一个布道者,即便它很清楚中国的产业链跟美国相比要落后不止两年。巨头的进入无疑是一针激素,短短几个月,几十家公司跟进,它们疯狂地掠夺着甚至自己并不熟悉的地盘……

      聪明的广告

      RTB的火爆也在印证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追踪和挖掘,所谓的精准也就是给数据贴的标签是否准确。当然,它需要大量流动着的数据,这几乎可以认为是它的生命线。因为“大量”意味着可以从无数的个性化碎片中找出相同的联系,而“流动”则通过动态的匹配使得每一次click都变得非常智能。

      所以,当《Fast Company》在2011年初发表了那篇震动麦迪逊大街(美国4A广告公司的聚集地)的《未来广告》之后,许多传统广告公司的人的确如芒在背,他们同样认为“这堆该死的软件”正在吞噬着那个高傲的广告帝国。但那毕竟只是一堆软件,而现在,RTB显然让这堆软件有了思维。 


      我们有必要做一个ABC式的普及。

      在RTB出现之前,在线广告一般通过广告网络完成交易,它一头连着广告主,一头连着媒体。它的职能也相对简单,更多的是在衔接两端的资源。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算是一个交易平台,而更像是一个内容采购或者包装的平台。所以,每一家在线广告公司所拥有的广告网络都是一个闭环,它只圈定了跟自己有合作的广告主和媒体资源。

      而RTB完全不同,它几乎颠覆了原有的广告交易模式。如今的产业链多了几个新的player:DSP(广告需求方平台)、DMP(数据管理平台)、SSP(广告供应方平台)以及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

      Ad Exchange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所有的广告流量都要在这里完成交易;DSP、DMP夹在广告主和Ad Exchange中间,在DMP提供的数据定位分析的指引下,DSP为广告主在浩瀚的流量中找到相匹配的媒体资源,从而完成精准营销;而SSP的职能跟DSP类似,不过它是希望实现媒体的价值最大化。

      所以,RTB的整个过程就可以简化成这样:潜在客户在浏览A网某页面时,A网或者与其合作的SSP就会向Ad Exchange发出请求:“Hi,我需要一些合适的广告。”Ad Exchange迅速地向所有的DSP发出公告:“A网有访客,有没有需求?”然后,DSP向DMP求助:“帮我看看这家伙喜欢什么?”DMP回复道:“这是个无法抗拒美食的家伙。”根据DMP反馈的受众属性以及Ad Exchange提供的媒体信息,DSP需要判断是否出价、出价多少、出什么创意。最后,Ad Exchange决定出价高的DSP获胜,同时匹配相关的广告代码,这则广告就算成交了。看似繁杂的步骤,却在100毫秒之内就可以完成。如果说传统在线广告的精准性体现在从“不知道那一半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变成了可以购买属性相匹配的受众人群的话,那么RTB则真正把精准做到了每一次点击,这相当于在原有的考量维度上又加了一层。

      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业内知名的SSP公司Pub Matic曾联合四家DSP公司跟踪RTB的效果,给出的结果是惊人的749%广告效果提升和64%的媒体收入增加。

      但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整个产业链更技术化了,完全依赖数据作出判断。而且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诞生了无数的小广告主,庞大的用户群产生的海量数据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如果数据足够精准,它们也会在大媒体上投放广告;至于媒体方,它们永远相信长尾理论:只要内容足够,关注小事情的人加起来永远比关注头版头条的人多,所以,很多不起眼的广告位都会得到收益。

      一边是需求已经非常细分的广告主,一边是曾被忽视的媒体广告位,为什么不让它们连起来呢?

      隐私经济

      但在那些老派的圣女团体和NGO组织眼里,RTB其实玩的是“隐私经济”。在他们看来,当一个广告的定位足够准确时,广告就不再是广告,而是重要的信息了。所以,精准就意味着更多信息的披露。

      这反而是RTB最大的隐患,因为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社会伦理层次的问题。如果透明是进步的需要,那么肯定会有一些人不乐意吧!于是,上述那些捍卫隐私的团体屡屡向政府请愿,而这竟然收到了效果。

      5月6日,网络广告非常发达的英国颁布了一条规定:网站和广告网络必须要征得用户的同意之后,才能监测他们的cookie(可以理解为使用网络的痕迹),违反该规定的网站可能会被处以高达806451美元的罚款。

      5月26日英国开始全面施行不默认Cookie追踪。

      5月29日微软单方决定在IE浏览器里默认设置“Do Not Track(不追踪)”用户记录。

      这几乎是在要RTB的命吧!这几年来,关于隐私的争论已经沸沸扬扬。2008年底,网络数据分析的创始人埃里克·彼得森曾给刚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强调Cookie的重要性。那时,包括微软、苹果和火狐在内的巨头公司已经开始支持匿名浏览,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在线营销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国内的业界当时流传着一篇博文,题目就叫《捍卫Cookie——没有Cookie,我们什么都没有了》,那篇文章说道:“如果随着Cookie禁用比例的增加,超过50%的人都禁用的话,那么网站分析的方法论就会有麻烦了。”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技术的不完备以及行业标准的不健全的确在影响着RTB的用户体验。《华尔街日报》近日的调查显示,全美最大的50家网站在每个访问者的电脑里平均安装了64种追踪技术。它们甚至知道你打了什么字,鼠标移动到了哪个位置。紧接着,你会以一个很便宜的价格被出售给需要这组信息的广告公司。当然这时你只是一组代码。“其实科技进步并不代表裸奔,如今大部分美国的民众开始接受这种方式。这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你的公司需要保持‘不作恶’的准则,使你的数据更加干净。”谷歌Dou-bleClick 大中华区广告平台运营总监陈骥告诉本报记者,“隐私和Cookie是完全不能划等号的。有一种信息叫PII(Personal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也就是用户的个人信息。而在我们的产品里,PII信息是坚决不允许使用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尊重科技的同时,更加尊重用户的权益。”

      易传媒移动广告平台总经理蒯佳祺也持同样的态度,“它只是一种统计方法,定位的是你的特征,并不知道你是谁。”

      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网络出现之后,个人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对接在技术上并非是一件难事。甚至你的行踪都会被列入数据跟踪的范畴。新加坡电信刚刚以3.2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移动广告公司Amobee,前者已经开始向后者提供用户的位置信息。而我们又如此地需要这种智能化的服务,例如LinkedIn提供的职位推荐、微博提供的赞助商故事和大众点评的个性化团购。 


      这实在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度,要知道,国内一些绑定QQ或MSN的社交网站,会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抓取好友列表,并给他们发送邀请邮件。“但凡测试过RTB的网站都会看到实在的效果,但其实现在最难的工作就是如何说服他们放心做一个接口出来。”艾德思奇移动业务副总裁魏洪蕊说,“我们都没有奢望去拿他们的数据,现在的步骤很简单,双方的服务器Ping一下,接通就好了。”

      虚火?

      但隐私显然不是当下最关键的问题,RTB在中国的落地首先需要完成产业链的角色分工和细化。Ad Ex-change刚刚起步,DMP和SSP少有人问津,DSP发展最快,但大部分都达不到标准的程度,而且它们大多拥有精准营销的背景,都在尝试做着端到端的“一条龙服务”。“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Ad Ex-change上的流量太少了,大部分的流量都被拴在了广告网络上。”在蒯佳祺看来,美国的RTB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在Ad Exchange这个环节上很丰满。“RTB很难在两年内成型,因为中国媒体环节和广告主环节都不成型、自动化程度低下、数据缺失,昨天的问题还没解决完。”易传媒市场副总裁潘静称。

      “SSP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媒体供应端的格局,大的广告网络直接运营了很多流量,它们更愿意以独占的方式运营,而不愿意以共享的方式运营,也就不会给SSP提供基于RTB的广告接入方式。而且媒体也还没看到RTB带来的收益,它们没有太多加入SSP的意愿。DMP的问题与SSP类似,国内没有专门的公司能像大广告网络那样拥有足够丰富的数据,也就无法提供有效的DMP服务了。”艾德思奇CEO唐朝晖这样解释。

      在美国的RTB链条上,谷歌和雅虎两大Ad Exchange流动着近九成的流量,它们就像一个股票交易所一样,每天都会有无数次的成交。正常状况下,Ad Exchange会给DSP提供足够多的流量空间,使其真正完成所谓的精准营销。“这是一个大池子,作为DSP,我可以给一个受众贴一个标签,你也可以贴另外一个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陈骥看来,国内的海量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匹配。

      谷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4月10日,它正式把DoubleClick Ad Ex-change引入中国。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发布会上说道:“受众的购买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过去,广告主通过网站来接近受众,而现在可以通过Google的工具直接定制需要的受众。当然,由于RTB,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资源大幅增加了。”

      但整个链条依然是脱节的。很多DSP的流量并没有完全通过Ad Ex-change,而是在自己掌控的资源范围内,完成广告主和媒体的自动配对。这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某媒体在线广告总监就曾告诉记者,“我们有好几吨的数据,它们五花八门,但没有好的方法来利用它们。”

      其实易传媒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着用RTB的原理去解决问题。“当时广告主有很多困惑,第一个需要不停地打电话去定广告的排期,完全是人工操作,而第二个则是拿不到任何的数据支持和反馈。而媒体方也有同样的困惑,我们就做了一个自动化交易平台让它们在上边自动地完成交易,你说这是不是RTB的雏形?”潘静反问道。

      而艾德思奇则推出了一个名叫艾德聚合的移动广告产品。它的原理就是把更多的移动广告平台接入进来,其它广告平台都可以带着广告主资源来采购媒体,相反,艾德聚合也会带着自己的广告主资源到其他广告平台去采购。“这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媒体资源的浪费,它们有足够的展示时间,当然,广告主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唐朝晖称。

      显而易见,RTB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价值的流量并不足够多,而且无法实现共享,这使得媒体不愿意拿出更好的资源。网易通过Ad Exchange的广告收入只占总体收入的0.1%。凤凰网的预期则是5年之后达到5%。

      RTB很难完全取代传统的广告网络,即便它已经摆出了足够的架势。在美国,高端媒体资源(媒体自有销售)、广告网络和广告交易平台三种模式都已经并存很久了。陈骥认为:“哪种形式给广告主带来的价值更大,就越有生命力,份额也会大。”但不可否认的是,RTB正在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抢占前两者的市场份额。

      唐朝晖称:“很难预料中国的产业链会成为什么样子,这跟主导这件事情的企业行为方式有巨大关系。这是中国的特色,正如国内单家企业的商务策略对搜索行业的影响巨大。”“肯定会有不同,尤其是在前期,大家都希望尝试不同的领域,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角色。”潘静则这样认为。

      虚火?“不尽然吧,几年之后,当这个行业大得让你惊呼时,细分自然就会出现了。”陈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