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思网站建设-www.aooly.com
奥义思坚信质量高于产量
我们的团队自成立以来,秉承着质量是衡量价值最重要标准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数字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瑕疵而一蹴而就,体现的不仅是我们对品质的苛求,也是对客户以及产品负责的态度。
马上联系我们,让天才的设计师帮您实现这一切。

    网页测速也值钱

      通过大范围测速布点和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基调网络成为国内最大的测速公司。

      在2005年到2006年间,蒲炜为做第三方网站测速的美国上市公司Keynote Systems在中国做推广、联络客户时,他只是希望成为这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

      网站测速是监测网页打开速度的第三方服务。从第三方监测机构获知自己在各地的访问速度,互联网公司能够针对性地改变各地的机房布点,从而提升网页打开速度,保证页面上的元素都能载入。

      如今,在中国市场上,蒲炜和几个合伙人创办的基调网络公司已经把这个市场上在全球领先的公司Keynote,以及另一家全球市场上重要的网络测速公司Gomez甩在身后。

      蒲炜称,流量排名前50的中国网站中有42家都是其客户,公司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140%,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为7000万元。

      蒲炜接触到Keynote这样的第三方网站测速公司,是在他当年在蓝汛工作的时候。蓝汛和它的对手网宿科技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机房服务器出租商(IDC)和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商。他为人民网、国务院新闻办的网站等要考虑国外用户访问速度的机构做展示时,用到了Keynote这样的测速工具。

      在2005年时,Keynote亚太区负责人找到蒲炜,希望蒲炜能帮Keynote联系国内网站的技术负责人,推介Keynote的网站性能测试服务。

      不过,在那两年合作的过程中,蒲炜发现当时Keynote对中国市场并不太看重和有信心。好的测速服务,意味着要能全面展示从中国各地访问某个网站的状况如何,这需要在尽可能多的地域布上访问点。而Keynote只是在北上广这几个一线城市布了点,虽然它由于签单的一个客户希望能在成都布点,Keynote也一度有这个打算,但由于觉得不会有更多客户有这种需求,最后还是放弃了在成都布点的计划。

      这对中国网站来说是项新服务,当时除了Keynot这样的国外公司,市面上都没有做这种业务的中国公司,推介起来颇费力气,能马上拿下的客户并不多。由于中国使用中文造成语言障碍,Keynote的主流用户—英文网站—对于测试中国用户的访问速度并没有多大兴趣。 


      这时候,蒲炜遇到了做技术也有资金积累的陈超仁(陈后来成为手机App食神摇摇的创始人),他们都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基调网络于2006年12月成立。陈超仁带着他的几个老部下做产品开发。

      稍后,基调网络也开始做那项费力费钱、Keynote不愿意下大力气去做的工作:布测试点。

      Keynote是用在各地机房布点的方式来监测网速,这样样本量更大,Gomez则采用从个人终端上发起访问和记录速度的方式。基调网络采用的是类似Gomez的方式来做监测。因此它需要找各地合格的个人用户—不能进行BT下载、玩大型网游这种本身会影响网速的事情—安装它的软件,以访问和记录。这需要付费才能推动安装,基调网络的定价方式,是计算电脑上网的包月网费和电费,来订一个能覆盖掉这部分费用的价格。依靠在各个论坛上发帖,并且加上这个软件本身能对监测网站速度、对小站长们本身就有点吸引力,此外再加上安装客户端抽奖送Wii、送iPod、Nano,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基调网络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布点的工作。

      基调网络付费的方式是按具体个人发起访问的次数计费,蒲炜称,每个月拿80元到100元的个人不在少数。此外,发展一个新会员的成本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的工资”。第一年,基调网络花了大约400万元,布测试点和机房带宽的花费占了大头。

      2007年10月,这家8个人的公司在做了11个月后,产品成型。整个市场里除了Keynote和Gomez外,没有竞争对手。一个月之后,基调网络就有了第一家客户。

      从2007年年底开始,基调网络陆续获得了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易车网、和讯网这样的垂直门户网站等信息类网站的订单。

      这正是基调网络最初力求典型客户所希望的成效。当时除了门户网站外,基调网络还确立了8个要找标杆的小行业,包括企业、IT、招聘、SNS、婚恋等。到2008年年底时,基调网络已经有了40多家客户。

      此外,对照Keynote在国外的发展,陈超仁对基调网络的业务,包括技术产品作出了规划:2007年实现页面监测,2008年做流媒体、电子商务,2009年实现移动互联网的监测。如今来看,这个规划的大体都是对的。例如,2008年为CNTV这样的视频流媒体网站服务,正是在规划中的事情,而电商网站从2011年开始,成为了基调网络最大的客户群。

      在寻求门户网站客户时,与Gomez这样的美国公司不同的是,基调网络设定了“首屏时间”这样的测量参数。这源于基调网络在跟新浪沟通时,对方对其数据的质疑:对方拿着秒表掐出来的时间,明明要比基调网络测试的时间短。最后基调网络发现,这是因为对方掐的仅仅是屏幕上第一屏完全显示的时间,而非新浪那共有十来个屏长的整个首页的时间。

      之所以基调网络能很快对于这种特定需求作出反应,是因为这是一家创始团队直接拜访客户的小公司,而且看重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以CNTV为例,CNTV网管中心副总监陈魏希望的是一个月出一份报告、做一次回访,但实际情况是,如今每周基调网络都会出一份报告、去联系拜访一次。在总人数80多人的基调网络,除了人数最多的研发部门外,技术支持部门人最多有20来人,占到1/4。

      而当时它的对手Gomez却因为开发需求要由美国总部来定,中国部门不能对这样的需求开发自己做主,而显得不够灵活。

      陈魏也有这样的特别并且重要的需求。CNTV当时用P2P技术进行直播,这用普通的监测方式并不适用,为此基调网络专门为CNTV开发了一个针对的功能。这个特别进行的功能开发最终花费了基调网络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从业内几家公司的产品来看,大体区别不大。但这类开发无疑会对未来和同类客户的合作有利。蒲炜称,基调网络能有那么多客户,主要是因为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更深一点,例如,在为腾讯这样的企业服务时,他们跟腾讯的18个业务部门逐个谈过,这样就获知了大量自己难以预测的客户需求。

      除了做特定开发外,基调网络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一些其他服务上。最频繁的,是对数据的解读和建议。尤其让陈魏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平常出报告时会给出小建议外,两三年前做过一次首页优化,这对CNTV技术部门是件大事,还专门成立了项目组,基调网络在其中出了很多建议:比如页面结构怎么改、页面元素要控制在多少个之内。优化以前打开速度要7到8秒,优化后是3到5秒。

      “他们会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看问题:为什么不好、怎么解决。”陈魏说,这也是最初在蒲炜和其他几家联系他时,他对基调网络印象更好一点的原因,“他们有种就是为你着想,大家聊聊给你些建议无所谓,买不买没关系的感觉”。

      在谈到基调网络的生意时,蒲炜愿意把这跟自己之前1990年代四处告诉人家建网站的好处、2002年在蓝汛告诉CTO们CDN是什么的经历联系起来:都是“教育市场”。而做教育市场这种不见得会很快看到成效的事情时,最重要的是相信你售卖的是能为对方带来价值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一样东西。

      在陈魏看来,基调网络本身的技术也不错。以“首屏时间”为例,除了计算各个元素的载入时间外,要计算出Flash这种元素的渲染时间在技术上还是有些难度。虽然各家竞争对手都跟进做了这个数据,但根据CNTV自己的测试,包括他和CNTV的领导出差外地掐的时间来看,他认为基调网络的数据“相对更准”。而“数据准确”是对这些网站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

      当时,CNTV备选的主要监测公司,包括美国公司Gomez、国内公司博瑞。后进入者博瑞竞争的方式,是发动价格战—这在中国通常屡试不爽,而博瑞的确也成为了这个领域里数得出来的公司。但相较在机房、带宽上的大额花费,给基调网络付的钱“只是小头”,包括CNTV在内的更多公司,更看重的是服务和数据,并不介意为更贵一点的基调网络付费。

      尤其是对如今基调网络最大的客户群电商网站来说,打开速度带来的转化率提升,意味着实在的广告费摊薄和订单量上升。而对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类型网站的监测,也意味着新的开发需求、要求用技术来保证对其每级页面、每个流程的进行监测。

      在2011年,基调网络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做“棱镜系统”,除了以往从个人用户端发起监测的方式外,还从服务器上布点,把数据映射出来。此外,这家公司还开始协商在客户的网站嵌入代码,以便获得所有样本的数据。

      不过,要让网站同意这种可能透露重要数据的监测方式,并不是那么容易。CNTV自己在网站上嵌有代码做监测,目前并未采用基调网络的棱镜和嵌代码的服务。

      CNTV倒是去年开始采用了基调网络的海外监测服务。基调网络如今在40多个国家布了点。虽然Keynote和Gomez在国外的服务更成熟,但基于以往的信任,以及希望国内国外数据的模式、报告的样式都统一,CNTV还是选了基调网络。

      目前还是有跟当年的计划不那么一致的事情:移动互联网。虽然基调网络从前年开始,已经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监测,但在两年后的今天,由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信号不好、流量贵,手机电量不足,在监测时经常发生中断的情形。

      此外,针对新兴多变、无论硬件种类还是App数量都很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上也不像以前PC那么简单,基调网络的进展并不如他们当年设想的那么快速和顺利。